10月13日,我院变态反应(过敏)科利用变态反应(过敏)科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开展首例线下MDT,为一例以慢性咳嗽为突出症状、涉及多系统顽固性过敏疾病患儿定制个体化解决方案。患儿希仔是一位7岁的男孩,2岁起他就反复鼻塞、咳嗽,甚至呼吸困难。最近他因为鼻塞而入睡困难,夜间的打鼾声更是令父母担忧他的生长发育。四年多来,父母带医院儿科与耳鼻咽喉科求医问药,求医过程让一家人疲惫不堪,更重要的是希仔症状反反复复,控制仍不理想。
一年前,儿科陈壮桂教授接诊希仔,发现他除了反复鼻塞、咳嗽外,存在眼痒和皮肤瘙痒等症状和典型的“腺样体面容”,病因学检查提示屋尘螨检测强阳性,总IgE水平U/L,考虑孩子合并多系统过敏症状,并以儿童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为突出表现,予调整治疗方案,提出“脱症、脱敏、减药”三步走策略。在患儿病情得到控制后,针对病因进行标准化免疫治疗(AIT),系统性地控制整体症状。但第一次AIT后,患儿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影响了整个治疗计划的实施。
为寻求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我院变态反应(过敏)科利用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召集相关学科专家举行了MDT,本次MDT由耳鼻咽喉科杨钦泰教授(变态反应(过敏)科主任)主持,主诊医生儿科陈壮桂主任医师(变态反应(过敏)科副主任)、呼吸内科周宇麒主任医师(变态反应(过敏)科核心骨干)、耳鼻咽喉科*雪琨副主任医师(变态反应(过敏)科核心骨干)、消化内科陶金副主任医师(变态反应(过敏)科核心骨干)、中医科戴敏副主任医师(变态反应(过敏)科核心骨干)等专家,围绕此例病例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
各专家详细了解患儿病情
主诊医生儿科陈壮桂主任医师介绍该患儿的治疗情况及目前遇到的难题,提出其过敏相关症状持续时间长、涉及系统多,与患儿的免疫状况息息相关,常规治疗充满挑战,需要多学科协作对患儿的病情综合评估、整体施策,为孩子制定精准的治疗措施和方案。
根据变态反应科MDT的多学科MDT程序,变态反应(过敏)科主任杨钦泰教授、耳鼻咽喉专家*雪琨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患儿病情,系统分析了病情,他们认为孩子存在影响治疗效果的节点难题——除了过敏可能还有腺样体肥大,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内镜室协助下完成鼻内镜检查,证实了孩子合并轻度腺样体肥大和慢性鼻窦炎,“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根据“整体平衡”理念,在治疗过敏时应同步处理上气道阻塞的相关问题。
杨钦泰教授为患儿进行鼻内镜检查
考虑到孩子体质较弱,需要综合调理,中医科戴敏副主任医师现场诊脉,辨证施治、做出日常作息和药膳方面的指引。
戴敏副主任医师为患儿诊脉
消化内科陶金副主任医师对患者存在的食物过敏也进行了日常饮食的指导。
最后,各专家就目前患儿病情逐一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共同商讨,最后为孩子定制了中西融贯的治疗方案,并指出脱敏治疗和中医治疗是对因的治疗方案。特别指出,针对脱敏治疗前期尝试不耐受,可同时采用IgE单抗进行保驾护航,最终实现对因治疗,缓解疾病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
讨论结束后,变态反应(过敏)科MDT团队为孩子制定复诊的责任专家和随访时间,由周琪琳主管护师负责患儿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居家指导。本次MDT的个体化解决方案为解决孩子多年的顽疾带来新的希望。
MDT医院已经成为疑难疾病治疗的重要模式,中山三院变态反应(过敏)学科属于一个多学科共建的大平台学科,以“多学科会诊(MDT)”解决过敏性疑难疾病为特色的诊疗平台。学科强调“整体平衡、中西融贯、同病共治、精准施策”的治疗理念,汇聚耳鼻咽喉科、儿科、皮肤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中医科等相关临床科室的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年轻骨干于一体,对就诊的患者精准施策:一方面为普通的过敏患者提供“一站式”的精确诊断和高质量的综合治疗,另一方面为疑难过敏患者通过科室内部MDT或通过“云上三院”进行“云会诊”的模式邀请本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联合会诊,拟定最佳诊疗方案,最大限度解决患者朋友的难题。
变态反应MDT专家团队组成:耳鼻咽喉科、儿科、皮肤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中医科等开诊时间:每周周五下午预约()申请流程:专家评估病情(门诊患者由接诊专家门诊评估)→完善病史采集及检验检查→主诊医生向变态反应(过敏)科发起申请→变态反应(过敏)科办公室确定患者讨论名单、次序、通知受邀科室专家→MDT秘书通知患者参加会议的时间和地点。
11月份变态反应(过敏)科门诊安排:
来源:变态反应(过敏)科
编辑:叶张翔
初审:甄晓洲
审核:周晋安
审定发布:丘国新戎利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